最近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公布了一份數據,顯示2020年4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937萬臺,同比減少41%,三星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9.1%,華為則達到了21.4%,這是歷史上首次超越三星的月度,使得華為成功登頂全球第一的位置。
至于華為能夠逆襲三星成功登頂的原因,是因為二者之間的銷售市場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,雖然華為在美國遭遇到了重重阻撓,但國內市場異軍突起,使得華為4月份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4%,為華為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
而三星方面,雖然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可忽略不計,但長期以來在美國、歐洲等地有著非常龐大的用戶群體,不過隨著三四月份海外疫情的爆發,導致停工停產,消費也受到了限制,結果就是三星手機出貨量明顯下滑,給華為成為第一名提供了空間。
華為的增長勢不可擋,這樣的表現也給美國造成了巨大壓力,因此美國在5月份針對華為升級了限制令,在新的禁令之下,華為海思芯片的代工遇到了問題,如果沒有臺積電的代工,恐怕海思芯片接下來將被迫放棄,雖然外界也有報道稱,中芯國際將成為華為的備胎,但工藝并未達到先進水平。
如何解決芯片代工的問題,成為了華為目前思考的關鍵所在。為了救海思芯片于水火之中,日前外媒報道三星與華為正在探索一項“合則兩利”的重磅交易,這則消息稱,三星將為華為的5G設備制造先進芯片,但作為回報,華為要將部分手機份額讓給三星。
報道中介紹了列入實體清單后的華為,雖然無法再獲得谷歌相關服務的支持,但對中國市場而言并沒有什么問題,即使是在美國斷供的高壓之下,華為手機2019年的出貨量仍然達到了2.4億臺,超越了蘋果,僅次于三星。4月份華為更是以21.4%的市場份額領先三星,實現了登頂。
如果要找出華為有什么致命弱點的話,海思芯片必定就是關鍵所在,新禁令下臺積電極有可能在9月份無法為華為生產芯片,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,其5G設備同樣需要高端芯片,而華為和三星的計劃極有可能會奏效。
用市場份額換芯片代工,對于華為而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,因為三星比華為更依賴手機業務,而華為的核心業務仍然是電信設備。至于雙方互換的市場,我認為華為只要能夠保證國內的份額,手機基本盤就不會受到太多的問題。
不過這篇報道的真實性仍有待確認,不知道華為最終會做怎樣的選擇,但無論怎么選擇,華為的做法都會得到無數中國人的支持和理解,你們覺得對嗎?